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复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极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种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但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后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

    對一般人而言,痔瘡并不可怕,也不會造成其他嚴重的危害。內痔早期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症狀就是無痛性便血,特點是間斷性便血,色鮮紅,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紙染血,也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若長期便血可引起貧血;內痔進一步發展,排便時會有痔核脫出,輕者便后自行還納回肛門,重者需用手上推還納。當內痔脫出沒有及時還納時,會出現嵌頓水腫、血栓形成、潰瘍或感染,將有劇烈疼痛。外痔一般無任何症狀,偶有肛門墜脹不适,但當出現血栓、水腫時則會疼痛。混合痔則具備內痔、外痔的共同特點。此外,肛門异物感、污染內褲、局部瘙痒也是比較常見的症狀。
 
痔瘡形成的原因?
    痔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個方面:
    1.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2.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3.職業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4.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5.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
    6.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
    7.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痔瘡的分類与症狀?
    齒線位于肛管皮膚和直腸粘膜交界的部位,是痔瘡分類的依据。痔瘡的分類、分型、分期有多种方法,臨床上一般根据發生部位,分為三型:發生在齒線以上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在齒線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齒線上下均有而且互相連結在一起的稱為混合痔

    內痔分為三期:
    一期:病人多無明顯的痛苦,肛門稍有瘙痒,肛門自覺分泌物較多,偶有便后手紙帶血,滴血或射血。
    二期:較一期為重,痔核較大,痔粘膜組織薄弱,用力排便時,痔核脫出于肛門外,便后可自行回到肛門內,大便時糞塊摩擦痔粘膜表面,引起便血,便血可為手紙帶血、滴血、射血不等。
    三期:為內痔的晚期階段。由于患內痔時間較長,痔核增大,便后痔核脫出于肛門外、甚至咳嗽、用力、走路及勞動時也可脫出于肛門外,必須用手送回肛門內,或休息后才能送回肛門內。

    臨床上根据內痔組織的病理變化不同,分為三型:
    1.血管腫型:內痔表面粘膜粗糙且柔軟,色暗紅或朱紅色,触之易出血,此型以出血為主要症狀。
    2.靜脈曲張型:內痔表面較堅硬,帶光澤,色暗紅或青紫,痔体內為曲張的痔靜脈和增生的結締組織。此型內痔不易出血。
    3.纖維化型:內痔表面堅硬,富有彈性,痔体表面略有白色纖維組織增生,易脫出,不易出血。
    根据臨床資料統計,血管腫型內痔在一期、二期都有,以一期為多,三期無一例。靜脈曲張型內痔在一期、二期、三期均有,而以二期、三期為多。纖維化型內痔一期無一例,三期最多,二期較少。總之,內痔的分期和分型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外痔主要是肛門邊隆起的腫物,可分為以下几种:
    1.血栓外痔:主要發病特點為起病突然,疼痛劇烈,墜脹不适感明顯,偶有全身症狀。局部檢查可見肛旁隆起腫物,可触及皮下硬而滑的包塊,触痛明顯。
    2.炎性外痔:常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門疼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便血,肛門部有少量分泌物。局部檢查肛旁隆起的腫物,色紅,充血明顯,有触痛,有時可伴有全身不适和發熱。
    3.靜脈曲張型外痔:肛門緣隆起成橢圓形,触之柔軟,不痛,在大便用力時可見暗紫色腫塊,排便后或休息后体積可縮小,是皮下靜脈曲張引起,亦為晚期內痔發展而致。一般只感腫脹不适,排糞時加重,發炎時才有疼痛症狀。
    4.結締組織型外痔或皮贅外痔:系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許多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
 
痔瘡治療的方法?
    一、藥物療法
    1、枯痔散療法:將枯痔散涂于痔核表面,使痔核坏死、干枯脫落、傷口自愈,該法适用于Ⅲ期內痔及嵌頓痔。
    2、口服中藥:運用益气固脫、收斂止血、澀腸化痔的內服中藥,以減少出血或使出血停止、痔核縮小、減少脫出、減或消除症狀,該法适用于任何患者。
    3、外用藥物:一是采用清熱解毒,固脫澀腸的中藥,煎湯外洗,如苦參湯。可用于各种病人,均有較好療效;二是運用皮膚易吸收之中藥或中西藥合劑,作成藥膏、藥布、貼于臍部或 尾部之長強穴進行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

    二、手術療法
    外科手術療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其特點是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手術中及后痛苦較輕,創面愈合快,療效肯定,但要求手術條件較高,是目前治療痔瘡較可靠的方法。

    三、其他療法
    1.藥物注射療法:即硬化萎縮療法,將硬化劑直接注射于痔核內,可使痔核硬化萎縮或使痔栓坏死脫落。
    2.枯痔療法:即藥捻療法,可使痔組織發生异常和化學炎症反應,引起纖維組織增生,達到治療痔瘡目的。
    3.紅外線治療:采用紅外線照射或燒烙痔核,從而使痔核萎縮。
    4.冷凍療法:即使用冷凍机、液態氮作冷凍劑,把痔核凍成塊,讓其坏死脫落。
    5.激光療法:采用CO2或YAG激光切除痔核,适用于各類痔瘡。其特點是出血少。
 
痔瘡治療常見誤解
    痔瘡發病率高達70%-80%。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然而,對此常見病症,人們往往還有許多誤解。
    1.一次注射,永不复發 這是一些不負責的廣告詞中經常出現的,說的是采用內痔硬化劑注射治療,不會再复發。事實并非如此,內痔硬化注射療法,有時可止血半年,但永不复發卻是騙人之說。
    2.十人九痔,無需去治 這种觀點是錯誤的。無需治療是指沒有表現出症狀的痔瘡,而一量有了出血、脫出、疼痛等症狀,卻拖延不治,只能加重自身痛苦,也給健康造成危害。
    3.痔瘡會發生癌變 這种說法使一些痔瘡患者扰心忡忡。其實,現代醫學至今尚末証實痔瘡有癌變的可能,不必為此憂慮。不過,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往往与痔瘡相似,有時會導致直腸癌誤診,延誤治療時机,應引起注意。
    4.痔瘡手術可致大便失禁 這是沒有根据的傳言。手術治療痔瘡,只要方法正确,不會導致大便失禁。
    5.痔瘡好复發,手術也沒用 不對。痔瘡雖然是一种复發率較高的疾病,但絕不是不需要手術。有些痔瘡症狀嚴重,治療困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達到臨床治愈,而且只要注意術后保健,便可防止复發。
    6.冷凍治療好,應首選 現代冷凍技術治療痔瘡确實為痔瘡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且療效較好。但冷凍治療只适于內痔,而且術后因組織坏死,有時導致大出血。因此,是否選擇冷凍治療應根据病情而定,最新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7.甲魚可治療痔瘡 對于靜脈曲張性混合痔,或出血性內痔,吃甲魚有一定療效,但對于結締組織性外痔,吃甲魚則毫無作用。
 
痔瘡的預防保健措施
    痔瘡的發病率很高,痔瘡患者經手術治療或其它療法治療后,复發率亦較高。究其原因,除治療不徹底外,不注意預防痔瘡的發生,也是重要的因素,預防痔瘡 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几個方面:
    1. 加強鍛煉:經常參加多种体育活動如廣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能夠增強机体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于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体育鍛煉有益于血液循環,可以調和人体气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有兩种:一种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另一种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种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气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回流,對于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2. 預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時間有早、中、晚飯后的不同習慣。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干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后有輕松舒适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不僅排便困難,而且由于糞便堆積腸腔,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礙而使痔靜脈叢曲張形成痔瘡。為防止大便秘結,應注意以下几點:
    [1] 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2]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于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极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秘。另外,晨起參加多种体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秘。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3] 選擇正确治療便秘的方法。對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于頑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應盡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而有利于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秘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确治療。
    3. 注意孕期保健:婦女妊娠后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后期,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回流,容易誘發痔瘡,此种情況在胎位不正時尤為明顯。因此怀孕期間應定時去醫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時,應及時糾正,不僅有益于孕期保健,對于預防痔瘡及其他肛門疾病,也有一定的益處。另外怀孕婦女一般活動量相對減少,引起胃腸功能減弱,糞便停留于腸腔,糞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干燥,誘發痔瘡。因此怀孕期間應适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每次大便后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對于預防痔瘡是十分有益的。
    4. 保持肛門周圍清洁:肛門、直腸、乙狀結腸是貯存和排泄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癤、膿腫。女性陰道与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瘡。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洁,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5. 其它:腹壓增高,可以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痔瘡。臨床上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腫瘤壓迫腹腔內血管,可以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痔瘡。肝硬變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症,可致肛門直腸血管擴張,而引起痔瘡,此時應首先治療肝硬變。不應急于治療痔瘡,因為肝硬變緩解后痔瘡症狀是可以改善的。
    預防痔瘡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去做,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痔瘡的發生,對于已經患有痔瘡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狀減輕,減少和防止痔瘡的發作。
 
痔瘡与其它肛腸疾病

    肛腸疾病常見的症狀有:便血、肛門疼痛、搔痒、肛門口脫出、肛周腫塊、墜脹、里急后重、排便困難、腹瀉或便泌、粘液血便、糞便形狀改變、惡心嘔吐、肛周流稠水、腹痛以及腹部摸到包塊、貧血、乏力、發熱、畏寒等等。
    痔瘡与其他肛腸疾病如肛裂、肛瘺、肛周膿腫、直腸息肉、直腸癌等有許多相似的症狀,但又有本質的不同,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也不同。正确鑒別痔瘡与其他肛腸疾病對于指導選擇用藥、判斷預防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肛裂 是指齒狀線以下肛管移行上皮破裂形成的裂口或潰瘍,系僅次于痔瘡的常見肛門病。肛裂的發病原因很多,但大多与肛門周圍反复感染、潰瘍及大便干燥有關,排便時肛門疼痛、便血(便血量不多)。肛裂既可單發又可多發,前者是指只有一個裂口,后者可有兩個以上裂口。早期的肛裂是表淺上皮破裂,到了晚期則形成很深的肛管潰瘍。此時裂口下端皮膚可因長期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小袋狀皮膚隆起,稱為裂痔,以前稱為“哨兵痔”。其臨床表現為疼痛、便血、便秘。肛裂的疼痛特點是排便時有刀割樣的劇痛,排完便后疼痛有所緩解,但片刻后又會產生持續的難以忍受的劇痛,長達數小時,甚至一天。
    脫肛 是直腸粘膜下墜脫出肛外,脫出部分呈環狀,而內痔脫出時,脫出物常在一處或多處,以截石位3、7、11點為多。如果脫出不是十分嚴重,自我鑒別時和內痔痔核脫出、外痔腫塊是很難區分得清的,都表現為肛門外腫塊。但是痔瘡腫塊是血液瘀阻形成的,可通過消炎、活血化瘀消除;脫肛則是把脫出部分再送回去,不嚴重的可自行复位,嚴重的需手術。儿童一般很少得痔瘡,若有便后肛門腫物脫出,應考慮是脫肛或直腸息肉。脫肛者多見于儿童、老人、產婦、長期腹瀉者、慢性咳嗽者、酒色過度者,蓋因此類人元气不實气虛下陷,或長期的腹壓增大。
    肛瘺 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它是一种一端開口于肛管直腸壁,另一端開口于肛周皮膚,并有肉芽組織覆蓋的瘺管。然而,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把和肛管直腸有關的竇道往往也包括在內,稱為不完全瘺或單口瘺。肛瘺是肛門腺体感染形成化膿性膿腫后,有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后留下的一种后遺症。肛瘺的主要表現是肛門周圍皮膚上有瘡口,不斷向外流膿血。它的形成原因是直腸炎症。而直腸炎症多是由于大便干燥、肛裂、其它感染性疾病引起。肛瘺与痔瘡較容易區別。
    直腸息肉 是直腸粘膜或粘膜下腺体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良性上皮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和性別,可單發也可多發,可發生于腸道的任何地方,但以直腸和乙狀結腸最為常見,可有家族史,原因不明,一般認為与下列因素有關:炎症刺激、基因突變、遺傳因素、飲食因素、机械性損傷、和糞便刺激有關。主要表現為便血,脫垂及腸道刺激等症狀,如腹部不适、腹痛、腹瀉、膿血粘液便、里急后重等,直腸指檢及內窺鏡檢查可确診。
    直腸癌 多發于老年人,主要表現為便中帶血、腹瀉或便秘、大便形狀改變,常有便頻、里急后重等腸道刺激症狀,原因不明。多与慢性炎症刺激,良性腫瘤惡變,飲食因素等有關。直腸指檢可發現腫物,病理檢查可确診。
    肛乳頭肥大 是肛乳頭因慢性炎症刺激,增生肥大而成。小的,有如三角形或椎形,大的呈乳頭形,可脫出,表面是白色的皮膚,位于齒狀線,質硬,形小,不出血,無靜脈曲張与痔瘡不難區別。下消化道出血,腸道炎性出血則多為膿血或粘液血便,血与大便混合,确診需行乙狀結腸鏡檢。
    肛竇炎 急性發炎時,肛門灼熱、疼痛,有下墜感,大便時疼痛加重,嚴重者即使不大便,也常有短時間陣發性刺痛,疼痛可向臀部和股部后側放射。慢性緩解期,几乎無明顯症狀,僅在排便后肛內有短暫的微痛。常有大便帶有少量粘液或粘液常在糞便前流出,有時呈血性。本病發病原因是當大便干燥或腹瀉時,糞便磨損肛門瓣,受細菌感染引發肛竇炎。用榮昌肛泰治療效果良好。
    肛門濕疹 是一种過敏性、炎症性肛周皮膚病,它具有多形性損害,反复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等特點。症狀主要是肛門及周圍陣發性劇烈瘙痒;此外還有肛門濕潤不适,疼痛,以及其他全身症狀,如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腹瀉等。發病因素為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內分泌功能失調,以及外用藥及化學物品的刺激等。治療時應根治原發病,改善和除去誘發因素,保持內褲清洁避免搔抓。


 


 


都是『痔瘡』惹的禍!壢新醫院直腸肛門外科 吳孟智醫師


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以致得到痔瘡的人也愈來愈多,不過,卻有很多人得痔瘡之後,不敢就醫,或者自己找藥塗抹,結果常常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據日前報載有一位民眾,自行將草藥塗抹於肛門患部,治療痔瘡,結果引發全身性的重金屬中毒,差點連命都沒有。桃新醫院痔瘡醫療中心主任吳孟智醫師表示,這件案例只是許多與『痔瘡』有關的醫療悲劇的其中一例而已。因為痔瘡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也是多數民眾都曉得的一個病,所以不論對錯,只要是肛門或排便不舒服,都把它算到『痔瘡』的頭上去,也因此,常使患者延誤醫治,或是錯誤治療。

身兼桃新醫院痔瘡醫療中心主任吳孟智表示,痔瘡是一個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有的問題,差別只是輕重緩急不同而已。有的人會痛,有的人會便血;有的人外痔突出在肛門外很不舒服,有的人覺得不雅觀。這些症狀有時同時出現,有時只有其中一種。

吳孟智醫師強調,以直腸肛門外科的門診病人來說,最多的還是痔瘡的病人,但也有很多很像是痔瘡卻不是痔瘡的病。像「肛周膿瘍」(此病的另一形式稱作「肛門管」)就是最常被誤診為痔瘡的一個疾病。

此外,另一個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的病為「直腸癌」,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病人。桃新醫院痔瘡醫療中心主任吳孟智指出,對一個超過50歲的人來說,大腸直腸癌是一個常見的癌症之一,男女皆然。直腸癌的病人通常會有排便習慣改變、解便有血、一直想排便卻又解不出東西來等症狀,但這一群病人通常也都有痔瘡的問題(因為年紀大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有痔瘡的困擾)。

其實肛門附近的問題何其多,確不一定都是痔瘡。若真的是痔瘡的話,即便需要治療,也不一定都要開刀。

吳孟智醫師表示,民眾一般來說都不太願意把自已的肛門「給人看」,因此,便尋求偏方,不但多花冤枉錢,還常常引起憾事,所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是不二法門,任何偏方及密藥,都是拿自己的身體做睹注,千萬別做傻事!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蘇祝慧護理長


 痔瘡的存在對我們來說可大可小,有些人能忍受它所引起的一些症狀,但有人卻無法忍受,如:排便時出血、痔瘡脫垂因疼痛不敢解便而便秘,肛門搔癢、糞便變細等,此時可藉一些內科治療或外科治療來解決痔瘡的問題,但內科療法只適用在症狀輕微且無任何合併症者,以下將針對痔瘡之發生原因,及治療和預防方法做介紹。

 痔瘡是如何形成的?痔瘡是直腸肛門周圍的靜脈叢發生靜脈曲張造成,看起來像一團圓球狀的靜脈瘤。痔瘡發生時不一定有症狀,且無症狀者居多,最常見的有:解便時出血、疼痛、痔瘡脫出、肛門搔癢及灼熱感。無以上這些症狀者無須手術治療,輕度症狀者,只需保守性的簡單療法,只有出現嚴重的症狀時才考慮用手術治療。約有以下幾種治療方式:

 一、保守療法:改善排便,在肛門局部塗抹藥膏。

 二、局部注射法:以微腐蝕性藥物注射痔核內之黏膜組織,使其結疤收縮而緩解症狀。

 三、橡皮圈結紮法:以口徑及小的彈力橡皮圈束縛在痔核的根部,阻斷血液使之缺血壞死。

 四、外科療法:以手術方法切除痔瘡。

 如果是採用手術方法者,手術後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手術後會在肛門口塞一敷料,小便時若將敷料弄濕,除非很不舒服,否則不要自行拿掉敷料。

 2. 需要躺著多休息。除小便外勿隨意走動,否則傷口容易流血。

 3. 術後當日不可解便,所以不要吃喝太多食物。若傷口感疼痛請告知護理人員,於注射止痛劑。

 4. 若有便意感,切勿拿掉敷料解大便,宜放鬆心情以看電視、聽音樂來轉移注意力。

 5. 手術隔日會將傷口的敷料拿掉,開始執行溫水坐浴,一天四次,每次解便後也需執行,勿用衛生紙擦拭肛門,使用溫水沖洗即可。

 6. 手術後三週內,仍須注意飲食,避免大便過硬,以免使手術傷口裂開導致大量出血,若有此症狀須立即到醫院求治。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體的保健,來預防痔瘡的產生呢?

 1. 注意飲食:刺激性的食物盡量避免,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定時大便的習慣 。

 2. 避免久站或久坐、久蹲,多做肛門收縮及放鬆運動。

 3. 注意肛門局部清潔衛生。

 最後強調,肛門出血不一定就是痔瘡,有時大腸癌、直腸癌或息肉被誤以為是痔瘡,所以大便出血時請即刻找醫師診治,以免延誤治療。



 

 

肛門的周圍靜脈非常發達,如果因為某種原因,靜脈就無法暢通。也就是肛門內、外的靜脈發生曲張(靜脈腫脹),稱之為痔或痔瘡。它是腫塊狀,常常出血,是肛門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內痔是肛門內的靜脈曲張 普通方法是看不見的叫內痔,排便時可能有一些柔軟的色腫塊脫出,腫塊有時甚至長期脫出肛門外,內痔的出血一般為鮮紅色,甚至滴到馬桶內,糞便表面也帶血,外痔是肛門外的靜脈曲張,從外面能夠看到的叫外痔。在肛門外出現青色的圓形小腫塊,用力大便後,腫塊可能很快變大,往往非常疼痛。如果摩擦,可能出血。出血會降低腫塊的張力,因而緩解疼痛。有時出血可產生深色小血凝塊。
痔瘡之治療可分為保守療法及外科療法。保守療法包括飲食及藥物治療,其對痔瘡本身的療效並不大,目的只在防止惡化及減輕症狀。外科療法又可分為非手術及手術兩種,非手術療法包括硬化劑注射,橡皮圈結紮,肛門擴張術,紅下線燒灼,低溫冷凍等,目前較常用之療法為硬化劑注射,橡皮圈結紮等。第一度採硬化劑注射,第二度則採橡皮圈結紮,第三,第四度,或併發肛裂,栓塞時則需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痔瘡,在有經驗的醫生手中,可謂簡單,安全而有效,是最徹底的治療方法,絕對不會引起大便失禁之後遺症。
至於其他中醫等如何治療,非本處可提供資訊,是否請你請洽其他醫治單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sf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